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闵行区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打造“环高校科创带”的实施方案》于6月29日重磅发布!文件明确闵行区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总体要求、主要目标、规划布局、主要任务、政策扶持等。文件解读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委办〔2020〕47号),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两大核心功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闵行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本区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打造“环高校科创带”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委办〔2020〕47号)、上海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深化与区域内高校的合作,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塑造“环高校科创带”品牌,有力推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引擎。


二、主要目标

发挥大学科技园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区校联动、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力度,建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首站”、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创新驱动发展城区的“示范”,推进形成“环高校科创带”的新发展模式。

到2025年,显著提升大学科技园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打造2-3家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周边集聚千家以上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大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的特色品牌,辐射带动周边科创园区形成产值规模达到千亿元级的“环高校科创带”。


三、规划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布局建设大学科技园,形成一个核心区、若干个拓展区的“1+X”(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高校的大学科技园为引领,引导、支持国内外高校在闵行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做大大学科技园的体量和规模,形成“环高校科创带”。


四、主要任务

(一)、发挥高校的主体支撑作用

(1)是推动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高校开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资源,提供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服务。高校积极引导专家、教授与闵行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闵行区创新挑战赛,针对闵行企业的创新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2)是提升高校技术转移服务功能。高校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科技成果转化备案登记等制度,明确成果转化管理专门机构,简化成果转化审批流程,打通成果转化的渠道,建立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员队伍,推动一批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大学科技园内落地转化。依托大学的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实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更多高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支持科研人员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高校师生依法合规开展创新创业。


(二)、提升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

(1)是构建创业孵化生态。支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为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管理咨询、资产评估、法律、财务和投融资等专业服务。发挥大学生科技创业公益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为企业前期资金扩充和战略发展提供方向。

(2)是承接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大学科技园与学校成果转化专业管理部门、院系共同构建起项目发掘、评估筛选、审批管理、落地孵化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大学科技园建立专业技术平台,与学院教授团队常态化开展高端专业论坛、行业交流与业务合作、技术培训和产学研对接活动,激活学科优势资源。联合校内科研院所和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研发对接平台。

(3)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大学科技园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校企共建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等途径,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后备力量。


(三)、增强区域创新服务能力

(1)是打造高品质的配套环境。各大学科技园所在街镇注重提升大学科技园周边社区空间的品质和能级,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大学科技园提供所需的生活、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商务等配套社会服务,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创新密度和浓度提升。依照现有政策,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提供人才公寓等资源支持,推动大学科技园集聚适应创新创业人才需要的要素资源。

(2)是提供高效率的科创服务。着力优化土地供给,优先安排大学科技园新建和改建项目的用地指标。对于将存量土地改建为大学科技园的,区规划部门在提高容积率、补地价、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通过盘活老厂房等存量资源,为大学科技园的升级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加快建设大零号湾科创大厦,提供综合窗口受理、人才服务、科技服务、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务内容为一体的科创综合服务。

(3)是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与本区域特色产业联动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中心,引导更多的创新实力强、领域关联度高的各类创新主体在大学科技园周边集聚,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平台企业支撑、创新企业集聚的态势,打造一批具备全国领跑潜力、国内领先实力的“硬科技”产业集群。


五、支撑保障

(一)、加强规划引领

各相关高校编制实施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闵行区将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纳入“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大学科技园所在街镇将大学科技园发展纳入本区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闵行区与相关高校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政策支持

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建立大学科技园年度绩效评价机制,根据大学科技园功能发挥情况给予相应的绩效补贴,每家每年最高200万元。给予大学科技园新增载体空间前三年房租补贴或改建费用补贴,每家每年最高200万元;鼓励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品牌活动,给予活动经费50%的补贴,每年每家最高100万元。对大学科技园入驻的企业、平台和项目,符合闵行区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政策及张江专项资金政策的,优先予以支持。


六、申请条件

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库、闵行区大学科技园培育体系的大学科技园:

(一)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所在地区联动发展,相关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纳入所在地区科技、教育、产业发展规划。

(二)在本区注册的独立法人,实际运营时间满6个月,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职业化服务团队,经过创业服务相关培训或具有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经验的服务人员数量占总人员数量的60%以上。

(三)具有总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可自主支配场地;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的60%以上。

(四)园内在孵企业、入驻团队达 25 家(个)以上,其中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团队占比不低于50%或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企业、团队占比不低于30%;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团队在技术、成果和人才等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联系。

(五)能够整合高校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依托高校向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检验检测、信息数据、专业咨询和培训等资源和服务,具有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科技中介等功能或与相关机构建有实质性合作关系。

(六)具有专业化的创业导师队伍,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构建、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辅导和培训。

(七)建有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能够提供场地、资金和服务等支持。


七、申报流程

(一)、绩效服务补贴

1、发布通知。区科委网络发布申报通知,启动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2、申报。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大学科技园,根据通知具体要求,将申报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区科委。

3、资格审查。区科委对申报主体的基本条件、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进入专家评审。

4、专家评审。专家评审组根据评审规则,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主体的申报材料按照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审打分,根据得分,确定考核等次。

5、结果公示。考核等次向社会公示。

6、政策兑现。对公示无异议的大学科技园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二)、房租和改建费用补贴

1、申报。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大学科技园,通过年度绩效考核后,对于上一年发生的房租或改建费用申请补贴,提供房屋租赁合同/改建的工程建设费用审价报告、实际发生房屋租赁费用凭证/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发生费用凭证。

2、审核。区科委收到申报材料后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贴。


(三)、品牌活动补贴

1、申请。对于开展大学科技园联盟和成果转移转化专项活动的,填写《活动申请表》提出申请。

2、申报。申请获得同意的活动举办后,提交发生费用的凭证和活动项目经费支出的证明材料。

3、审核。区科委收到申报材料后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贴。


八、评审纪律

(一)参与专家评审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应保守申报单位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公正廉洁。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人员,将取消其评审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二)区科委审核人员及参加评审的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相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三)评审组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与申报组织和个人有利害关系的,本人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