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受资源和能力限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像大型企业那样全面转型,而是依靠生态群落打造数字经济闭环。在“万物智联、平台经济、生态重构”的大趋势下,单个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改进,更重要的是在数字生态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建议从生态群落演进视角整体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加快中小企业群体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关键词:中小企业 数字化转型 生态群落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技术升级通常还会推动组织和流程变革、业务重构、商业模式变化。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缺乏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实践中看,受资源和能力限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难以像大型企业那样全面转型,而是围绕数字化平台依靠生态群落打造数字经济闭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是生态群落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站在单个企业的视角,要按照生态群落演进的思路研究中小企业群体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产业生态群落与平台生态群落

数字经济领域大量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丰富研究线索,我们从产业和平台两个维度研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演进路径。

(一)产业生态群落

我们选取服装业为观察对象,作为中小企业密集的典型传统产业,服装产业具有产业链较长和需求时尚性(多样化、变化快、流行性)等基本特征,传统的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实体型经营模式”,产品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不仅难以跟上时尚潮流的变化,而且容易形成巨大的库存压力。数字化转型正好可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化转型,如青岛红领集团从2003年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历时12年,用3000多人的工厂做实验,投入了数亿资金,实现了由客户需求直接驱动工厂的(Customer-to-Manufacturer,C2M)商业模式,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只完成产业链上的部分环节,没有资源和能力全面构建数字化系统,无法独立完成数字化转型。调研发现,我国服装企业探索出“生态群落演进”的新模式,产业链中出现的数字平台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将大量中小企业连结起来形成高效产业链,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既“满足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又克服“长产业链容易导致的库存压力”,以产品或品牌为核心形成生态群落的整体竞争力。

image.png

从服装产业数字生态群落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产业链的数字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平台和主导商业模式。如美特斯邦威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创造出“生产外包+直营销售和特许加盟相结合”模式,海澜之家采取大数据平台创立了“生产外包+加盟直营”模式,南极人依靠电商平台建立“品牌授权+数据服务”模式,希音(SheIn)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实时时尚”模式。此外,C2S2B(Customer to Service platform to Business)电商平台上还有许多子平台,如基于淘宝平台的“戎美高端女装”建立了“自主设计+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这些商业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品牌经营”和不同程度的“外包”。二是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参与产业生态。如美特斯邦威生态群落中,合作生产厂家超过300家,加盟店约4000家;海澜之家生态群落中,合作生产厂家超过1万多家,设计企业超过100多家,加盟直营店超过5000家;南极人生态群落中,授权供应商近2000家,授权经销商超过1万家,授权店铺超过1.3万家。希音生态群落中,合作生产的工厂数量超过3000家。三是生态群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每个生态群落中,各类企业发挥自身最大优势,依靠数字化实现协同。例如,在希音生态群落中,每个小型服装生产厂只需发挥灵活性高、成本低的优势,无需投资建设全套数字系统,在希音数字平台的协同下,整个生态形成以小单快返为特征的“实时时尚”模式。关于服装产业典型数字生态群落的案例研究,请参见附表一。


(二)平台生态群落

数字平台已经从单纯的交易型平台向综合的创新型平台转变,平台汇聚了无数的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中小企业通过付费购买云服务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典型平台生态群落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平台上的云服务,实现交易和经营数字化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平台提供以交易为基础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示、交易、支付、物流等基础服务以及营销、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平台进一步为线上用户提供内部经营相关的数字化服务,如阿里巴巴的钉钉,美团的餐饮管理系统等。二是相关中小企业参与使得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在平台生态中,供需双方互相吸引,形成正反馈效应。如2021年,阿里巴巴平台商家数量和全球活跃消费者分别超过1000万户和11.8亿人,美团年度活跃商家数和交易用户数分别超过770万户和6.3亿人。三是平台生态群落形成强大竞争力。生态群落种群包括:提供平台及监管服务的核心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如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专业供应商等,提供支撑服务的企业如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电信服务商等,以及提供增值服务的供应商,如网络营销服务商、技术外包商、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商等。线上的生态群落比线下的产业集群的规模更大、种类更多、范围更广,群落整体竞争力也更加强大。关于典型平台的生态群落案例研究,请参见附表二。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生态群落演进的逻辑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具备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数字平台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中小企业群体沿着生态群落演进的路径快速发展。

(一)中小企业需要适应数字经济新趋势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适应数字经济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万物智联

万物智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万物互联,即生产、生活相关的人和物通过互联网互联,对外部环境、生产活动、生活场景等实现动态感知。二是智能化,人类生产的产品将普遍包含智能模块,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实现监测、控制、决策、优化等功能。产品通过网络与平台互联,平台对终端产品提供更强的智能支持和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升级。

万物智联是一个渐进过程,但推进速度很快。电子产品性能的增长和成本下降都遵循指数曲线,为万物智联提供了可能性和经济性。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26.1%。

中小企业必须适应万物智联带来的重大变化。数据驱动、软件定义成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许多传统业务会快速萎缩,如大量的人工劳动会被智能机器替代。另一方面,许多新需求不断产生,例如利用智能设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经济活动。作为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交易平台”和“创新平台”两大类。其中,“交易平台”充当“数字中介”角色,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典型例子包括亚马逊、阿里巴巴、爱彼迎、滴滴出行、百度等;“创新平台”主要提供通用技术框架和服务,如微软平台为独立开发人员提供服务,阿里云以公共云服务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大平台+小组织”成为产业组织的重要趋势。“大平台”体现为数字经济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两个特性。规模经济来源于高固定投入和低边际成本,如微信平台开发成本巨大,但新增用户带来的成本很低。网络效应包含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同边网络效应指当某一边市场群体用户规模增长时,将会影响同一边群体内其他使用者所得到的效用,比如一个人加入微信会带动其亲朋好友的加入;跨边网络效应指一边用户的规模将影响另外一边群体使用该平台所得到的效用,比如淘宝的卖家和买家会相互增加吸引力。

在“大平台+小组织”的趋势中,“大平台”推动“小组织”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大平台”为“小组织”赋能,如大量小微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开展跨境贸易,这在过去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大平台”为“小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小微企业无需投资复杂的信息系统,只需在平台上按需订购服务以完成交易,其成本相比过去大幅降低。


3.生态重构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互联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经济形态,推动各类企业在业务、用户、供应链、组织结构、流程、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

对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合作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具有“一家独大、赢家通吃”特点,往往只有少数头部企业可以生存,倒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外部资源,进而增强了企业间的合作。在这一新的生态中,一些新形态蓬勃发展。例如,业务外包日益普遍,部分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将越来越多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外部企业完成,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灵活性。开源模式快速发展,开发者对外公布软件的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修改、重新发布,大幅降低了充分开发的成本。这些新形态都是重构生态的典型表现。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路径

在“万物智联、平台经济、生态重构”的大趋势下,单个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改进,更重要的是在数字生态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数字化本身不是目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目的。实践中看,单个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依赖其所在的生态群落,平台企业在生态群落中发挥枢纽作用,中小企业群体则以不同方式适应数字经济新形态。

一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数字工具在新的生态中找到生存发展空间。从服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看,大量中小制衣厂、设计企业、零售商直接使用平台企业的数字系统,加入到新的生态群落中,形成更加敏捷高效、更富弹性的产业链。从平台生态群落的数字化转型看,平台上各类中小企业在平台上相互竞争与合作,形成数字经营的完整闭环,如美团平台上聚集了大量食材供应商、各类餐馆、海量消费者,航天云网平台聚集了开发工业应用软件的一线工程师、使用软件的中小制造企业,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获得了新的价值。为了提升内部经营效率,中小企业普遍采购云上服务,而不是自己投资建设信息系统。


二是数字原生企业不断增加。数字原生企业(Digital Native Enterprise)是指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易主要依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并以此打造竞争优势的企业。数字原生企业既包括依靠数字技术打造服务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如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包括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运营的传统企业,如希音、韩都衣舍,这些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充分利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在数字生态中快速发展。


三是少数中小企业向产业平台发展。比如,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形成的垂直电商市场,或者在创新型平台中围绕产品形成的各类子平台。这类企业虽然数量很少,但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发展潜力大。

部分无法在数字生态中寻找到生存空间的企业将退出市场,这也是整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退出的市场主体大约占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的30%―40%,释放出的生产要素将参与到新的经济循环,从整体看则有利于加快中小企业群体的数字化转型。


三、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从生态群落演进视角整体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度。建议相关部门密切跟踪数字经济生态群落的发展状况,研究群落演进的客观规律,就像过去促进线下的产业集群发展一样,制定促进线上生态群落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比如关键基础设施、人才、技术标准、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二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大型数字平台与中小企业是共生关系,但平台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建议将支持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依据数字经济规律支持和规范平台发展。比如,尊重数字经济在市场竞争、投资并购等方面的客观规律,进一步优化监管政策。


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虽然平台经济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数字化经营的门槛,但是大量调研表明中小企业主普遍缺乏基本认识和初步技能。建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发展促进部门将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尤其关注中西部地区企业需求,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见效。


四是优化数字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数字经济相关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便利企业退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加快中小企业群体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增强财税、金融、人才等相关政策引导作用,稳定中小企业转型政策预期。


附表

附表1  服装产业典型数字生态群落

image.png

附表2  典型平台的数字生态群落

image.png


企业研究所 马骏 高太山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