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摘要:2月2日,《新华财经》发表了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国的署名文章《新形势下需以新视角评估全球能源安全》。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2022年,能源价格波动幅度之大、涉及品种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首次发布《全球能源安全报告》(下称“报告”),分析评估全球能源安全形势,凝聚行业发展共识,为破解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困境提出倡议。


一、能源安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

报告认为,大国博弈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是造成全球能源供需错配、价格暴涨的直接原因,是全球能源安全的最大威胁。2022年,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化退潮与大国博弈加剧使粮食、能源、原材料市场更加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普遍面临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受阻、生活成本上升等难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能源危机,补贴和救助支出超过5000亿美元,但全球仍有近7500万人正失去支付电力的能力。与此同时,主要由化石能源使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处于“关键时刻”。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报告,2022年全球温升已较工业化前上升1.15℃。除非采取重大的新举措,否则到2100年,世界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2.8℃,远超《巴黎协定》设置的2℃目标。


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发展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能源理事会(WEC)根据2022年4月和7月对全球能源界近600名领导人的两轮访谈,得出结论:能源安全已超越能源转型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且业界对能源发展前景更加担忧。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此次能源危机将持续数年,7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能源市场将向更加分裂的方向发展。


二、能源系统韧性重要性空前提升

在传统风险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新的风险变量已不断涌现,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体系化、约束条件和实现手段多元化和国际协调机制复杂化的新特点。此次发布的报告将“全球能源安全”定义为“世界能源供需总体平衡、国际贸易顺畅、使用价格合理可承受、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并具备良好抗冲击和恢复能力的状态”,创新构建了“RASA” 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从“R”(Resilience,系统韧性)、“A”(Availability,可获得性)、“S”(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A”(Affordability,可承受性)4个维度反映能源安全的新特点。其中,系统韧性为新增维度,反映了未来能源体系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提升抗冲击能力和复原力方面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能源系统韧性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一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日益频发,对能源系统冲击巨大,特别是电力系统的脆弱性更加明显。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21-2022年,全球各地区共发生重大能源供应中断事故50余起,其中电力系统事故占比超过一半,极端气候等自然因素引发的事故占比约40%。二是全球石油供应韧性持续下降。储备和产能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三是国际能源治理和国际协同是应对能源市场波动的重要机制,但2022年呈现出对抗压过合作的态势。一方面,各方利益分化,合作意愿减弱。另一方面,大国对市场话语权和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破坏原有国际贸易秩序。


三、能源转型短期受挫长期仍加速

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为数不多的全球共识和共同追求,但近两年全球碳排放出现反弹,转型面临阶段性阻碍。2022年,受天然气价格飙升和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的影响,多国为保障自身能源安全重启煤电延长核电服役时间。2021年,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82.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球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减少。2022年,煤炭消费继续增长,预计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还将小幅上升。受此影响,全球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近两年出现回升势头,2021和2022年分别同比上升0.1%和0.2%。全球温控窗口正在收紧,实现气候目标任务愈发艰巨。


多国加大对能源转型的政策支持,更加注重节能提效和发展非化石能源,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消费国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标。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计划在近十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欧盟公布REPower EU能源计划,到2030年增加3000亿欧元投资,并将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提升到45%;中国的双碳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统筹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给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明确了长期目标、注入了持久动力。从长期看,此次能源危机使各国转型决心更加坚定、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


最后,报告提出以“安全、合作、包容、绿色”为核心的全球能源安全倡议,呼吁各方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凝聚安全共识,探索保障安全新路径;推进务实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包容发展,全面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坚持绿色低碳,共促可持续发展,携手走出当前的能源困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