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根据人口变动趋势推算,预计2022年出生人口将低于1000万,死亡人口将超过1000万,年度净增人口会出现负增长现象。人口负增长将是我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回顾我国近代发展历史,除去大规模战争、瘟疫、饥荒等特殊时期外,人口基本都处于增长态势。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增长,迫切需要把握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起始条件、内在逻辑和趋势特征,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一、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起始条件

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人口城镇化、人口发展地区差异大等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起始条件。

(一)人口总量超过14亿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70多年的人口正增长,2017年人口突破14亿,2020年为141212万人。2021年人口总量同比仅增长48万人,为14126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千分之一,已经进入零增长区间。

人口规模大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出发点。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放缓,按照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率测算,202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21年超过1.25万美元,预计2022年超过1.26万美元(图1)。

经济总量大、人均GDP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国人口负增长的基础经济条件。

image.png

(三)老年人口占比超过少儿人口占比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比超过少儿人口占比。202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到18.9%,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17.5%。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我国人口负增长面临的结构挑战。

(四)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加

使用教育多状态模型测算,“十四五”时期到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不断提高。15-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女性将分别从2020年的10.96年、10.53年,提高到2035年为12.72年、12.66年。虽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但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在2035年前仍持续增加,2020年、2035年分别为97.96亿人年、100.76亿人年。

人力资源禀赋优势是我们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有利因素。

(五)更多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

生活在城镇的人口,2020年为9.02亿人。分城乡人口中情景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城镇人口将增长到10.23亿人。城市和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人口聚集区域与收缩区域将长期并存。

不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和资源配置,可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人口发展区域差异大

2020年,西藏、贵州、宁夏、青海、广西等省份人口出生率在11‰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仅为3.8‰-5.2‰。预计不同省份之间,最早和最晚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间相差10年-20年。2021年,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了3.65‰,有15个省常住人口有所增加。


二、人口负增长的内在逻辑

(一)从全球看半个世纪前就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数据显示,1950-2021年,由“自然负增长”主导的国家有20个,包括欧洲19个国家和亚洲的日本。1972年德国第一个步入人口自然负增长。人口过亿的国家,仅有日本2010年后人口开始减少。随着生育水平走低,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将有9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人口负增长行列。

(二)我国已经累积了30多年人口负增长惯性

我国人口规模大,正的、负的惯性也大。1992年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内在增长已经由正转负,人口变动主要是低生育水平不断累积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推动的。依据七普数据,经过模拟测算,即使现在把总和生育率立即提升至2.1并保持,受累积负增长惯性影响,2044年仍将开始人口负增长,并持续至2090年。

总体看,由于人口负增长惯性内在规律的作用,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将是长期的。


三、人口负增长的趋势特征

根据出生人口监测数据估算,“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度出生人口会有所波动。预计“十五五”以后,将进入稳定人口负增长时期(图2)。

image.png

(一)我国人口负增长短期温和,逐步加速。

依据七普数据,经过多情景模拟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人口年均减少80万,“十五五”期间人口年均减少230万,2031-2040年均减少370万,2041-2050年人口年均减少620万(图3)。

image.png

相对14亿人口,2035年之前我国人口缩减规模较小,减少态势平缓。但长期来看,人口负增长不断提速,预计2050年之后,会出现年均减少1000万的情况。

(二)人口负增长将改变我国人口数量压力的结构。

据测算,2060年前人口负增长主要表现在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减,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攀升。受60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进入老年阶段的影响,从2022年开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2021至2030年期间年均增加1300万以上,2025年达到3.21亿,2032年突破4亿,2048年突破5亿。(图4)。

image.png

我国人口众多的压力中,少儿人口的压力将减小,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将不断增大。

(三)人口负增长将强化人口空间分布的马太效应

随着人口总量进入负增长,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聚集”和“收缩”都被强化的马太效应。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和城市群等人口持续增长,而农村、东北、部分城市地区的人口可能会加速收缩。目前,150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收缩。


四、客观看待、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人口变动多情景测算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预期寿命持续提高等为特征的长寿时代。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口禀赋优势明显,挖掘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潜能仍有较大空间。适应人口负增长态势,实施0-3岁婴幼儿“强势开端”国家行动,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从生命早期开始,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益,可以持续提高人口竞争力。

总体来看,在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期间,特别是在第一阶段(2020-2035年),人口将进入负增长,传统人口红利减弱,但新增劳动力素质提升较快,人力资本积累迅速,抚养负担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优势,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人口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人力资本新红利,促进十四亿人口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许颖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