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xusyyy003.jpg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强调了这一任务。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万美元新台阶、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新发展阶段,要完成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发展任务,需要深入研究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增长任务。


一、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约为3万美元(2020年价格)

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发达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但有几个重要国际组织的定义经常被作为重要参考。


一是联合国界定的发达国家。联合国没有明确给出发达国家的定义或标准,但该组织下属机构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其历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里列出了具体的发达国家名称。根据2020年的报告,全球共有36个发达国家。


二是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经济体”。2020年,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门槛是12676美元(2021年提高到13205美元),据此标准,当年全球共有59个高收入国家。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的“先进经济体”(AdvancedEconomy)。IMF没有给出明确的“先进经济体”判断标准,但列出了所有“先进经济体”的名单。该名单显示,2020年全球共有40个“先进经济体”,其中属于国家实体的有36个。


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OECD被称作“发达国家俱乐部”,其成员国也经常被视为发达国家。该组织刚成立时有20个成员国。到2020年共有37个成员国(2021年哥斯达黎加成为OECD成员国)。


将上述四个国际组织确定的发达国家根据人均GDP水平从高到低划分为三等分,可以得到不同标准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最低值。鉴于IMF的标准明显偏高,本报告取联合国、世界银行和OECD这3个国际组织认定的发达国家中,中等发达国家门槛的中间值,即2.3万美元,作为2020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


考虑后续增长后,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大约须提高到3万美元(以汇率折算,2020年不变价,下同)。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呈波动下行趋势。假设发达国家在2035年前延续历史增长趋势,则2020年的2.3万美元标准在2035年将提高到2.98万美元(2020年价格)。基于这一结果,本报告设定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门槛3万美元。


二、主要发达国家实现人均GDP从1万到3万美元的跨越,经历了20-30年的时间

为总结对我国今后发展具有较强参考意义的国际经验,需要首先选取重点参考的国家,并界定出这些国家人均GDP相当于2020年1万至3万美元的时期,然后再分析这些国家相应发展阶段的增长规律。


考虑到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特征,人口规模太小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参考价值不大,本报告在2020年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中,进一步剔除了人口小于1000万的国家,将剩下的美、英、日、法、德、韩、荷兰、瑞典、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共13个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报告主要基于不变价购买力平价法折算的人均GDP数据界定各国对应于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的起止时段。由于美元本身的通货膨胀和各国内部产业结构差异,国际比较时一般不采用汇率折算的人均GDP,而多采用购买力平价法人均GDP这一指标。购买力平价法是按照各国一单位货币购买同一组或一篮子商品的数量(购买力)来对各国货币进行换算。理论上,购买力平价作为国际比较的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消除各国价格差异,比基于汇率换算的结果能更好地进行发展水平比较。基于购买力平价法折算的人均GDP数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比较中心的宾大世界表(PWT),该数据集中最新的数据以2017年为不变价基准年份;二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公布的麦迪森(MaddisonProject)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最新数据以2011年为不变价基准年份。这两个数据的计算方法不同,结果也有所差异,但各有优缺点,本报告同时参考了两套数据。


根据各国购买力平价法人均GDP并参考汇率折算的值,我们确定了各国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的时段。其中,美国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时间最早,为1961年;韩国最晚,为1993年。总体来看,主要发达国家大多数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阶段,并大都经历了20-30年的时间才实现到3万美元的跨越。


三、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阶段,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出实际增长幅度均值约为90%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任务,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常用的GDP实际增长这一指标上来。常用的GDP增长是指按照各国本币不变价计算的增速,也就是实际产出增长,这是度量各国经济增长最常用的指标。本报告用人均产出实际增长(也就是按本币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实际增长)作为实现人均GDP1至3万美元跨越的实际增长任务。


虽然从直观上看,人均GDP从1万增长到3万美元,而且都是同一年的价格,实际产出应该相应地累计增长200%,但实际上,从横向国际比较看,同一年份各国具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有很大差异;从一国内部不同年份看,产业结构也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实现人均GDP从1万到3万美元的跨越,所需的人均产出实际增长幅度并不是简单的200%。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实际产出也确实并不是增长两倍。


所考察阶段主要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实际增长幅度在60.5%至157.9%之间,均值约为90%。在所考察阶段,各国人均产出累计增长幅度有较大差异。例如,韩国在1993年至2016年的23年间人均产出实际增长了157.9%,增幅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其他12个国家的增长较为相似,实际人均产出累计增幅在60.5%-105.3%之间,13个国家的平均值(简单平均)为88.9%。


主要发达国家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期间的实际产出增长幅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蕴含的增长目标总体符合。“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但并没有给出实际增长幅度的任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总书记的讲话,说明“十四五”规划中考虑了到2035年人均产出实际增长翻一番的类似目标,这一目标与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应发展阶段人均产出实际增长幅度均值约为90%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四、政策启示

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发达国家在相似阶段的增长经验对我国有两点启示。


一是实现人均GDP从1万到3万美元的跨越,并不需要实际产出有2倍的增长。主要发达国家在人均GDP1万到3万美元跨越阶段,所经历的人均产出实际增长幅度在60.5%至157.9%之间,均值约90%。也就是说,我国有可能在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甚至更低一点的增长下,实现人均GDP从1万到3万美元的跨越,而这,也就是落实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的实际增长任务。


二是不能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这一指标,还需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主要发达国家在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期间实际产出增长幅度差异很大,相对应的增长难度也差异很大。比如,如果我国要在2020-2035年间完成类似西班牙(人均产出累计增长60.5%)的增长任务,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速只需要3.2%,而要完成类似韩国(人均产出累计增长157.9%)的增长,年均增速需要达到6.5%。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还需要选择高效率的增长路径,尽可能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许召元

转载自经济时报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