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研究概要

鉴于朝鲜半岛的发展轨迹,朝鲜未来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正在增长。在朝核问题上,任何阻碍能够有效降低东北亚核战争风险政策实施的做法都是短视的。美国应该调整政策,接受朝鲜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不是给朝鲜的馈赠,相反,这将有助于美国及东北亚盟友加强自身的安全


研究内容

毫无疑问,朝鲜拥有核武器。6次核武器试爆和发射多种类型的运载导弹有力地证明了朝鲜拥有可发射的核武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无意就放弃核武库进行谈判。2022年9月,一项概述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新法律通过时,金正恩表示,即使美国维持制裁“一千年”,朝鲜作为拥核国家的地位也是“不可逆转的”。

在预计朝鲜将进行第七次核试验之际,美韩围绕是否应该接受朝鲜成为拥核国家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共同前提是——朝鲜核武器是存在的,西方不可能在不引发核战争的情况下消除它们;争论的焦点是——接受朝鲜成为拥核国家,这种在短期内降低核战争和局势升级的努力是否值得,美国担忧可能会因此被视为软弱而遭盟友抛弃,进而增加东北亚的核扩散风险,并可能对全球防核扩散机制造成潜在的长期负面影响。


争论的一方承认朝鲜现在拥有核武器,但拒绝在对朝政策上做出任何调整。例如,前美国驻朝鲜特使约瑟夫•德特拉尼(Joseph DeTrani)认为,“对朝政策不应改变,接受朝鲜是拥核国家将是极大错误。”另一位前美国外交官埃文斯•里维尔(Evans Revere)同样认为,“放弃(无核化)这一目标将正中朝鲜之计,有利于朝鲜寻求‘接受’其核地位”,他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如何让朝鲜无法承受继续发展核武器的代价”。这一方认为,朝鲜不应该、也绝不能成为拥核国家。首先,接受朝鲜是拥核国家,增加了韩国人决定要用自己的核武器来自保的可能性。虽然韩国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下,但由于朝鲜有能力用核武器威胁美国,韩国人担心美国政府不会像他们说的那样愿意“用旧金山换首尔”。日本也可能有类似于韩国的担忧。其次,俄乌冲突凸显了核武器强大的威慑力,这将坚定潜在的核扩散者们相信他们能侥幸获得核武器的信心。他们在观察朝鲜和伊朗后可能会得出如下结论:在承受了几年的经济制裁和防扩散努力之后,美国和其他国家最终会作出让步。


争论的另一方认为美国需要接受朝鲜的核地位,以避免朝鲜半岛发生核灾难。例如,杰弗里•刘易斯(Jeffrey Lewis)认为,接受是必要的,因为这将消除“阻止朝鲜和美国举行会谈解决分歧的一个主要障碍”——尽管美国一再提出“无条件”与朝鲜对话,但美国官员又明确表示只愿在无核化前提下与朝鲜对话。对朝鲜政府来说,无核化相当于一个强制性要求,旨在改变朝鲜眼中的既定现状,这是不可接受的。

接受朝鲜拥有核武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公开承认朝鲜和美国之间存在核威慑关系,并随后可以以双方在避免核战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为前提,降低谈判风险。继续坚持无核化意味着没有任何外交手段可以缓解现存的安全危机,并且可能升级已存在的安全风险。


主张承认朝鲜成为拥核国家的人认为,与其要求朝鲜无核化,不如着力防范朝核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无论承认朝鲜拥核将为该地区带来什么不利影响,优化美国对朝政策以降低核战争风险都是值得的。这可能符合美国、韩国和日本政府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的偏好,认为东北亚的核战争对他们的国家和共同利益来说,将比未来全球核扩散可能产生的后果更糟糕。

实际上,美国和韩国早已接受了朝鲜为拥核国家这一事实了。两国都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先发制人的反制打击计划和大规模惩罚式威胁展示了阻止朝鲜使用核武器的军事能力。有意义的是,2022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与2018年版本一样,都认识到了(朝鲜的)核、化学、导弹和常规能力构成的威胁,但它主要是在“用核”而不是“拥核”问题上划定了接受的界限:“朝鲜对美国或盟友和伙伴的任何核攻击都是不可接受的,将导致该政权的终结。”与此同时,美国军方和情报界的部分人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考虑朝鲜拥有核武器的威慑后果,尽管美国的政策重点仍然是推进朝鲜无核化。

这场争论中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降低风险和无核化政策是相互排斥的,其实不然。许多传统上被视为在无核化观念支持下的政策目标——例如停止宁边综合设施中可用于武器的裂变材料生产或冻结导弹发射——实际上也是降低风险的措施。减缓朝鲜可用于武器生产的裂变材料积累和导弹质量现代化的步伐,将在短期内显著增强美国及盟国的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朝鲜核事故或其他危机催化剂的风险。逐步降低风险将在短期内降低核战争风险,并增加实现长期无核化的可能性。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