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知识产权领域协同发力,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生态圈”。


前不久召开的长三角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和最新合作进展,折射出知识产权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点燃协同发展“新火种”


当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开展多项知识产权创新实践,形成创新竞争力。


如何使经营主体更加便捷地获得知识产权服务?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卫岚在会上介绍了当地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入驻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最新进展。“今年以来,上海16个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全面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以扁平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为特征的知识产权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重点商标保护、知识产权投诉咨询、知识产权‘办不成事’反映等原市级服务事项已下沉到区级窗口。本着‘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理念,服务窗口相关信息化系统模块的开发建设也在加速,相关事项办理已经纳入全市‘一网通办’办件库。”


2022年,江苏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是江苏提升自身经济竞争力过程中的鲜明底色。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介绍,江苏聚焦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高效保护,在全国率先构建“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经营主体、创新主体提供了“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在高效保护方面,江苏于2021年在全国先行先试,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抓手,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浙江省在知识产权运用层面取得突破。目前,浙江省已推送信息至省内中小微企业2.4万家,促成专利许可实施1252件次,许可金额375万元。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顾文海表示,浙江通过明确许可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供需对接机制、推出配套激励政策、强化配套的交易保障推动这项试点工作。例如,支持市场化服务机构对省内外专利开放许可声明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结合专利导航、专利价值评估等服务,形成针对相关领域企业的个性化专利匹配清单。


2022年,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85件,涉及乡村振兴项目的达54件,助力52.5万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地理标志在安徽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介绍,安徽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核准用标企业340家;着力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扎实开展春茶、秋季和知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项行动,在11个地理标志产品上推行溯源管理系统。近年来,全省专项行动共查处相关案件46起,罚没金额48.6万元。下一步,安徽省将重点在完善特色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开展地理标志工作,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寻找经济跃升“最优解”


在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下,多年来,长三角已在知识产权领域展开多项合作,知识产权优势不断在合作中形成经济支撑力。


聚焦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2019年,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签订《长三角地区共同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合作意向书》;形成跨区域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共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协同处理电商平台上的知识产权假冒侵权行为,加强源头追溯、线上侵权判定与线下执法办案等方面的合作。2021年,《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实施,明确了在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共享流动、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一体化、强化知识产权一体化制度保障等4个方面16项工作任务。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四地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2.0》和《长三角地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书》。长三角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进一步构建常态化的共商机制,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建设纲要、规划等组织实施和协同推进。同时,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还在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等方面开展诸多探索。


此次发布会上,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和《长三角地区大学生知识产权系列赛事推进协议》。前者将统筹推进形成区域内信息互通、发展经验互鉴、监管协同互动、行业评价互认的格局,促进专利代理资源要素流通和融合发展,大幅提升三省一市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水平。后者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了解知识产权,通过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宣传知识产权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生态圈”既谋划于长远,又实干在当下。在持续推进下,长三角区域更大力度的知识产权合作值得期待。(记者 吴珂)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