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睿泓创
(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365科普
365 popular science
   
  • 点击日历,进入科普




1677738738148006422.jpg

今天(3月2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华源介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两周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成果相关情况,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闵行区区长陈华文,长宁区区长张伟,青浦区区长杨小菁,嘉定区区长高香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擘画了“一核两带”发展蓝图。两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对标对表《总体方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在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持续提升核心功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取得新进展


商务区不断推动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四大功能”深度融合,提升核心功能,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全力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

实施虹桥国际商务伙伴计划,通过组织长三角民企总部集聚区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潮涌浦江·投资虹桥”推介会等活动,主动走出去举办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精准发力吸引民营企业总部、跨国公司总部类机构、贸易型总部等。累计吸引和培育总部类企业500多家,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44家、外资研发中心11家、民营企业总部44家、贸易型总部13家。

1677739059052032631.jpg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全力构建“四高五新”产业体系。

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重点打造贸易经济、数字经济、高端服务、时尚消费4个千亿级产业生态集群,以及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低碳新能源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临空经济示范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平台能级,持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1677739458871097053.jpg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21年以来,商务区经济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税收收入398.71亿元,同比增长15.2%;实到外商投资同比增长100%,吸引产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超60%。


二、充分彰显开放优势,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取得新突破


对标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规则制度体系,放大进博溢出效应,创新国际贸易,推动高端要素资源优化配置。2022年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616.59亿元,同比增长8.6%。


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按照越办越好要求,高质量承办两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做大做强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6+365”常年展销平台,集聚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9万多种商品,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并更好联动“两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1677739750220004497.jpg国家会展中心

1677739847982070116.jpg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对标国际规则创新贸易发展。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着力培育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发展医疗服务贸易。累计推荐177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

1677739968145018875.jpg

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


以数字化赋能贸易高质量增长。

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聚焦数字贸易、数字会展、数字出行等6大领域,推动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积极打造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全球数字贸易港率先成势。

1677740033688061094.jpg

临空虹桥上城


三、优化关键基础支撑,提高综合枢纽门户功能取得新成效


发挥商务区优势,强化制度政策创新,推动长三角互联互通,畅通长三角特色政务服务,强化关键基础支撑,促进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资源流动。


强化制度政策支撑。

颁布施行《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强化法制化制度保障。编制实施商务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中近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努力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构建协同联动规划体系。持续推进29项国家政策和20项本市支持举措,出台商务区民营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政策,构建多层次政策体系。


提高综合交通枢纽联通能力。

上海机场与南通、嘉兴机场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虹桥机场与周边机场协作。跨区域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工程开工,市域铁路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示范区线,以及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13号线、17号线西延伸工程等全面建设,G15公路嘉金段改造、G50扩容、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等重大交通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天山西路、申长路、申昆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加快推进,推动商务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商务区成为流量经济的交汇枢纽。综合枢纽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完善。

1677740310780058099.jpg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1677740381873033524.jpg

市域铁路三中心选址位置示意图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实现50个高频事项长三角通办。全力打造国际中央法务区成为全国法律服务新地标,落地40家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联动体系。高水平建设运营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吸引国际化优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集聚。组织编制商务区核心区景观风貌控制导则、城市管理精细化行动计划。


四、着力强化国际定位,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取得新提升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和国际化,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打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做实双向开放枢纽功能。

35家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入驻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联系超过150个国家地区,初步形成全球化贸易投资服务网络。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设立61个国家馆。推动上海“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等20多个专业化服务平台功能,全力打造走出去专业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虹桥园开园,充分用好国家移民局授牌“商务区移民政策实践基地”的政策效应,共建“虹桥商务区移民融入服务站”,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累计引进129家专业机构入驻。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推荐,开设国际学校签证办理等专项服务。商务区内一批外籍学校自主面向全国招收外籍人员子女。


3月1日召开的“2023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对更好更快更高质量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承接多重国家战略任务的机遇,深化战略内涵功能定位,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和国际化,更好为“两带”服务、为长三角服务。高水平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下一步要着力突出加强流量价值挖掘创造、推动总部经济能级提升、深化贸易功能内涵拓展、强化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支撑等四方面重点,持续提升产业高度、增强要素密度、拓展开放深度,打造枢纽核心功能,凝聚各方合力,大胆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总体方案》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努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范例。


1.18
初五


廿九
1.3



1.20
1.13

初一
1.5
腊八节
廿三
2.1
1.6


芒种

二十
1.16
1.31
1.12

2.2
1.15

2.8
2.10

春节
廿五
廿三
除夕
三十

1.30
十二
初一
1.11



1.23

2.3
2.9
初二


十五
1.28
1.29

初四
廿二
廿六
1.17
初七

1.7
1.22
初三
1.1
1.19
十一
初二
廿八
十七
2.4
廿八
廿七
2.7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立春

北方小年夜

2.6
廿五
廿一
十八
廿二
1.7
初八
1.14
1.24
十四
十六
初十

1.8
日记情人节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

1.21
国际声援南非日

麻风节

1.2
十九
1.25
廿一
2.5

1.4

元旦
廿四
初九
1.9
南方小年夜
二十
1.27
1.26
警察节
1.10
廿九
十三
2.11
初六
尾牙
廿四
廿七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