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海洋食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满意度:
销量: 0
评论: 0 次
朱蓓薇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863计划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农转资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30余项。解决了多项食品加工领域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海洋食品的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20世纪80年代,朱蓓薇的科研之路从制作饮料开始起步,研发出的“粒粒橙悬浮果粒饮料生产技术”引起了饮料行业的一次技术变革;“多肽营养豆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于2000年被国家指定为中小学生豆奶。1994年开始,朱蓓薇把海参作为科研的重点对象,通过访企业、下车间、走城市乡村,最终解决了海参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从理论上揭示了海参自溶的本质。2006年,主持的项目“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利用其技术开发的“海参肽”、“即食海参”已经成为大连的标志性产品。2006年开始,朱蓓薇课题组将进行海参自溶机理更深层次的研究,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上分析海参自溶的机理,从而实现对海参品种和养殖技术的改进。2011年1月,主持的“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是以朱蓓薇为首的科研团队对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贝类热加工食品质构控制、低温真空渗透调味及阶段式杀菌新技术,使贝类食品的色泽、弹性、质构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开发了鲍鱼、虾夷扇贝等系列贝类热加工食品,并将技术成果在多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除了贝类热加工食品以外,还对贝类多糖进行了研究,在贝类活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5年,成果在辽宁、山东、吉林、内蒙、新疆、西藏、四川、湖北等省实现了产业化,培育了多个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2023年5月16日,从浙江大学获悉,由该校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牵头的细胞培养鱼肉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对外宣布,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联合团队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合作期刊《npj·食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