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气候和全球变化研究
符淙斌的代表性成果如下:1、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赤道海温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3—4年的周期性时滞振荡关系,提出了海温—副高雨带位置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汛期预报中应用。首次提出用沿赤道海温廓线划分厄尔尼诺的思想和方法,发现了赤道增暖的三种模态及它们的不同影响,被中国国外称为"符DF廓线",50多名科学家用此研究ENSO对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2、系统地研究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和突变现象,揭示了季风区在气候突变中的敏感性及其与全球增暖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南亚季风的突然增强与全球迅速增暖是同步发生的,同时中国北方以突变方式进入干旱期。3、系统地研究了季风区气候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拓宽了传统的季风研究领域。发现东亚地区植被的季节变化、年际和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季风驱动的特征。同时大范围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可以对区域气候,乃至季风环流产生明显的反馈影响。自然植被的破坏可以改变一系列的地表参数,从而减弱地表水分循环,使气候变干。相反,根据气候和生态条件合理地恢复自然植被,可以产生明显的气候和环境效应。4、领导和组织的研究小组和南京大学合作发展了用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区域环境系统模式(RIEMS),较好地模拟了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和人类有序活动的影响。己有15个国家的32个研究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注册使用该模式。他发起并主持有中、美、日、韩和澳大利亚的十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被有关国际组织作为全球变化区域研究的一个范例。5、领导建立了有国际影响的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