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施敏与韩裔美国人姜大元(Dawon Kahng)休息吃甜点时,用了一层又一层的涂酱,触动施敏与他二人的灵感,想到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OSFET)中间加一层金属层,结果发明了非挥发性记忆体(Flash),5月两人在《贝尔系统科技期刊》(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第一篇关于非挥发性内存的论文“浮闸非挥发性半导体内存细胞元件” [10],第一次阐述了闪存存储数据的原理技术,随后由贝尔实验室取得专利。1970年代,时任台湾经济部长孙运璿邀请施敏担任“经济部发展积体电路计画工作小组”成员之一,施敏所提出的最关键建言,就是力荐孙运璿要推动半导体业 [12]。20世纪80年代初,施敏首先以电子束制造出线宽为0.15μm MOSFET器件,首先发现崩溃电压与能隙的关系,建立了微电子元件最高电场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