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的研究
满意度:
销量: 0
评论: 0 次
20世纪70年代,周又元与他人合作采用射电类星体子源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行光度定标,改善了射电展源类星体的Hubble图,支持了类星体红移的宇宙学起源本质;80年代在国际上较早利用类星体获得100Mpc的超大尺度结构的观测证据,并被大样本星系巡天所证实;90年代与合作者通过对活动星系核内部结构和辐射机制的深入研究,首次得到活动星系核大蓝包形状参数方程,肯定了产生发射的机制,确认了大蓝包的辐射来自吸积盘及其冕区,得到相应的温度分布,估算了中心黑洞的质量,并发现了短时标变化规律新类型,用耀斑模型对各种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统一解释。